校家结合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创“六好”校园关工委工作正是按照这一要求进行的。
广汉中学关工委工作起步早,学校成立关工委后,完成了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省级课题研究,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近几年来,学校关工委在教育局党委、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健全执行制度,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老同志余热,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关工委切实履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探索出了一条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突出特色教育的路子,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以悉心关爱为核心,助推学生成长
学校关工委着力全面育人,科学育人,培育四有新人,明确要求教职员工对每一个学生都要饱含关爱之心,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筹集了宏华、金广、鹏业、川交路桥等多项奖学金、助学金,接受了由政府牵头,每年社会各行业的资金赞助。学校对每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都给予了悉心关爱;每年都要带上慰问金,深入到贫困生家中进行慰问。每年开学,学校就落实核准贫困生名单,通过学校自有资金、社会赞助、企业捐款等渠道,给予贫困生减免学费、生活补贴。
1、我校一位学生患了白血病,学校不仅免去了她的所有费用,全校师生还捐款两万余元供她治病,仅她所在班的同学就捐款两千余元。
学校的关爱给予贫困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不少同学由此迈上了人生的新台阶。
2、我校陈同学父母下岗,家庭困难,学校关工委联系飞行学院为她捐款三万元,解决了她的困难,后来,这位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大口腔学院。
3、我校另一位陈同学,父亲长期重病在身,家庭生活困窘,他在老师的关爱下,勤奋刻苦地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但仍无力支付学费,为此,学校关工委联系企业,给予了近四万元的补助,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母校的关爱进一步激发了陈同学的学习热情,他已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毕业。
4、我校王睿丰同学丧父、贫困, 处境艰辛,学校关工委同志与该同学所在的班级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到每一位同学,从学习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他温暖。班主任经常同家长联系、沟通,了解情况,共同商量王睿丰的学习、生活,科任老师都喜欢这位淳朴、乐观的同学,有的老师还与他成了忘年交。老师们热心指导他的学习,积极鼓励他的优点,他的进步,悉心关注他的成长,他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他的作品经常在学校文学刊物《新苗》、学校团委刊物《广中青年人》上发表。 他全面发展,爱好摄影、写作、科技活动等,并曾获得四川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5、学校关工委不仅关爱本校学生,更把爱心送到周边中小学,近几年来,学校关工委通过组织学生捐赠书籍、由学校提供书籍、关工委成员自费印刷书籍等方式,将适合中小学学生使用的学科、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三万余本赠送到什邡、广汉多所中小学校,深受欢迎与好评。
2013年11月6日上午,广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广汉中学副校长马洪国一行到广汉市南兴镇三星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捐书献爱心”活动。广汉中学向三星学校捐赠图书1666册。广汉中学学生代表梁彤、钟娅两位同学与三星学校九年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互动交流。
广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勉励全校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博览群书、开拓视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三星学校校长代表学校衷心感谢捐赠方的爱心善举,表示广大师生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二、以“四级网络”为平台,共助学生发展
为深化学校教育、优化家庭教育、强化社会教育,并将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建立健全了学校关工委工作的四级网络,做到“五老” (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队伍、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强化对下一代的正确引导,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学校教育,发挥主阵地作用,推进青少年整体素质提高。每学期初,学校均由关工委老同志举办广汉中学光荣校史的专题讲座,关工委同志还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环保、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教育的工作。学校有专门的“五老”辅导员,他们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对学生开展教育,一是学知识,即学习书本知识;二是学知事,即要知道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的事、现在的事;三是学知实,即了解事物的全貌,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四是学知是,即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学校退休特级教师,多次为学校党校学生开讲座,在育人上不遗余力,带动了很多青年教师去关心学生的成长。
二是优化家庭教育,学校创办了《广中青年人》,宣传办学理念,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指导家长科学育人。《广中青年人》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学校政教处对“留守学生”进行了摸底,对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吃住行给予了全方位的关心,从资助金的发放到学生管理,都进行了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努力考上自己心仪已久的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每学期,都要通过短信平台,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放心。学校每学期的家长会,开得生动活跃,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和对学生的了解,真正把关心学生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保证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三是拓展教育平台,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合力。学校关工委积极加强与本校相关部门、校外群团、公安、文明办、社区的联系,提倡优势互补,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合力。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周向同学开放,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愉快学习。
三、以德育文化为抓手,提升学生思想品德
学校关工委会同学校政教处,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结合本校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德育规章制度,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系统的六项德育举措。
1、紧抓一个中心,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校魂教育。以铜钟精神,即“崇尚真理,先行天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个性。
2、建设了两个阵地,即校内校外阵地。校内阵地分为课内学习主渠道和课外活动训练渠道;校外阵地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教育阵地。
3、实施“三三制”德育措施,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4、建立四条德育途径,即课堂主渠道、党校团校、校内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四条途径。
5、实行“五结合”的德育方针,即爱国主义教育与德育常规管理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主渠道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团队会活动相结合。优良传统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国防知识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心理疏导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活动常抓不懈。
6、坚持“爱、严、勤、细、活、实”的六字工作原则。